|
办起油印的民间报纸:《南华邮报》 一九八五年对于他是重要的一年:满了十八岁。他又一次显示了他的独立思考,高考分数很高,明明可以进入国家包分配的班,他却一定要进不包分配的自费班。他宁愿"浪费"考试成绩中的若干分,尽管是"分分皆辛苦",宁愿每年交八十元学费,那时可不是小数目。他就是想拥有以后能做自己想做之事的那份自由。他向来不在意那些在旧的价值观念中备受赞赏的东西。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卢俊雄却又接到了另一个"残酷"的通知:两笔共投入八千多元的邮票,英国利物浦的商人托辞没有收到,他由此交了大学前最大一笔"学费"。
卢俊雄上了大学,他经营的路子更宽,胆子更大了。
各种滋味他都想尝,一边读着经济管理学专业,一边练着"下海"的基本功。
他为一个县的贸易公司推销茶叶,背着茶叶样品骑车到处跑,工厂、机关、学校、客户就是要一斤茶叶,他也送上门。他的报酬是百分之二十的提成。为了多销,他让利百分之十给客户,薄利多销,靠的是他的汗水。
他跑各个工厂,力求将茶叶当"高温劳保品"推销出去。他踩坏了一辆自行车,卖出一千多斤茶叶,每斤赚1块钱,终于够交第一年的学费、生活费用了。
一九八六年底,卢俊雄念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帮深圳大学的朋友组织贺卡货源,第一笔只是六百元的生意。他去个体摊档一开口,却是"要一万元人民币的货"。于是,人家告诉他不够货,要货得找谁。一个个扯下去,他大街小巷地找便宜货。终于找到了广州最大规模、而且价格最低的批发商,他说:
"要去年的积压品。"
这些不值钱的旧货在一年之后的深圳都是高价出卖了。他为了在约定时间把货送到,买不上火车票坐中巴,三个小时吐了二十多次,深圳人感动之余,给了他更大的订单,十天不到他赚了三千多元。
他还像少年时代一样爱读书,使他大大受益的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松下以三个人的小电料行发展成十六万人的电器企业集团松下城。如此宏大的业绩对血气方刚的大学生是极具感召力的,他一口气读完了松下四十九本一套的著作。这样一句话印在他的脑子里:
"只按照一般的想法去经营恐怕不行吧!"
本来就喜欢独立思考的卢俊雄开始按照不一般的想法去做事。
有一天,卢俊雄在街上无意中遇见过去相识的集邮爱好者。两人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滔滔不绝地攀谈起来。卢俊雄热情地说:
"你现在怎样?"
那人兴致勃勃地说:
"还是老本行。"
卢俊雄惊讶地问:
"怎么,还在倒票呢?"
"难道你不知道,现在集邮可红火啦!"
卢俊雄摇头说:
"最近,一直不去邮市,对集邮行情一无所知。"
"嗨!现在的集邮市场空前热闹,全国各地新闻接二连三发生,可热闹了。"
卢俊雄将他接到小饭店,要了两杯啤酒,那位集邮爱好者便讲起来了:
"现在,随着集邮队伍的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随着邮票供求矛盾的不断加大,民间邮票市场的出现便成为瓜熟蒂落之事了。
"改革开放前,有个集邮爱好者到保定出差,只见邮局门前比大商场还热闹,平时就常有人在进行邮票的交换与买卖,星期天、节假日交换和买卖邮票的人成几倍几十倍地增加。据说,在许多大城市,民间邮票市场更是呈现一派分外奇特的景象。
"在武汉,集邮爱好者聚集在马路一侧,正在从事邮票交换和买卖活动时,执法人员如天兵降临,将集邮者团团包围,命令所有在场人等蹲在地上,双手举过头顶,然后一个个搜包。奇怪的是俘虏中有局长、教授等社会名流。"
两人哈哈大笑起来,卢俊雄边笑边问;
"你又在编故事骗我。"
那人摇手说:
"骗你是孙子。在成都,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了整整一条窄而短的街道。大家你挑我的票,我翻你的本,有的在换票,有的购买自己短缺的而又喜欢的珍品,气氛热烈而又和谐。忽然,眼光机灵的集邮者惊叫了一声:'联防队的来了!'顷刻之间,这些人卷书收本,纷纷夺路而逃。
"在北京,一个邮局门前,买卖邮票的人挤满了整条横街,大家摩肩擦背,几乎到了插足不下的程度,交通为之堵塞。突然警车飞驶而来,跳下若干名执法人员,四面分兵把口,不仅没收邮票,有的还被押上警车带走。这些人中有北京的,也有外地来京的,有买卖邮票的,也有换票的。有的甚至是多年的集邮爱好者,仅仅是带来了几枚珍品来京请人鉴定,也不料被卷入其中。"
两人越说越投机,那个集邮爱好者神采奕奕,像决了口的洪水似的滔滔不绝地说着:
"特别值得告诉你的是,这种场面前几年在全国各地一些大、中城市时有发生,查抄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倒卖有价证券、影响市容、妨碍交通、破坏卫生等等,因此,有关部门对此屡屡取缔和打击。然而,一些大、中城市的民间邮市几经取缔打击,不仅没有被禁止,民间市场的规模反而呈现越来越发展壮大之趋势。以咱们首都北京为例,邮票市场西边抄了,东边又搞了起来;今天禁了,明天又冒出来。从六部口转移到三里河,再转到三里屯、和平门、礼士路、台基厂……从事集邮交换和买卖的人们总是转换了一地又一地,顽强地生存着,周旋着,人们戏称其为'打不散的游击队'。
"无可置辩,邮票作为艺术可以陶冶情操、美化生活。但它作为商品进入集邮领域就要发生买卖行为,那么邮票的买卖,就应当有邮票的市场。想当初把集邮污蔑为'封资修'的年代,自然不会有邮市的立足之地。但现在时代不同了,改革开放了,一场群众性的集邮热如春潮澎湃,以空前的规模席卷神州。要集邮,邮票从哪里来?新发行的邮票可以从邮票公司购买,要补充以前的邮票就必须从民间邮票市场上购得。这就清楚地表明了,除了邮票公司之外,必须有民间邮市作为必要的补充。
"经过广大集邮爱好者反复呼吁,也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集邮活动发展形势的需要,咱们政府有关部门确认,集邮领域的邮票作为特殊商品,允许进入经营范围。于是,一个个以交换、买卖集邮品为目的,以为集邮者服务为宗旨的民间集邮市场,在许多大、中城市相继成立起来。凡是公开建立了民间集邮市场的城市,那支在马路上的'打不散的游击队'便立即消失了。从此,我们国家民间集邮市场便堂堂正正地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决定我国民间邮票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的重要依据是交易价格。近几年,我国民间邮票市场交易价格基本上是直线上升的趋势。"文革"前发行的邮票中,《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在上海交易价格超过五千元。另外,有人单独核算过《红楼梦》(小型张)民间邮票交易市场交易数额。《红楼梦》(小型张)在一九八一年发行时面值是二元,发行了七十万枚。总值为一百四十万元;按邮票公司定的牌价,它现在是四十元一枚,总值升到二万八千元;而民间交易市场上,一枚二百元左右。总值达一亿四千万元。另外,一九八○年发行了《猴》票,发行量五百万枚,如果现在有一百万枚存世的话,官方牌价七十元,计算出的总值就有七千万元。当然,这些存世的邮票不可能都进入市场交易。但是,因为民间邮市上已经出现了大批有雄厚资本的贩子,如果有半数的邮票上市交易的话,这个市场的交易额将是十分惊人的。仅以这几种邮票为例,民间市场的规模可想而知。
"国内民间市场的建立和不断扩大,使广大集邮者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乐土。他们在这里寻觅自己需要的邮品,丰富自己的收藏,民间邮票市场在建立和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海外的中国邮票热。最近港、澳、台邮商纷纷向邮票公司追加订货数量,以致不得不改变供应方法。"
这位集邮爱好者,一股脑说了这么一大堆,到现在为止才算喘口气,似乎感到一种满足。卢俊雄一声不响地倾听着他的报告,时而被他那信息所感动,时而被他那对集邮的一片挚诚所感动,时而为我国集邮形势的发展所震惊。他似乎看到了集邮的前景是那样光明,他为这支庞大的集邮队伍感到骄傲。他钦佩地说:
"你对全国的集邮形势了解得如此详细,真下功夫了。你满可以写篇论文啦!"
那个集邮爱好者欣慰地笑了,拍拍卢俊雄的肩说:
"咱们都是集邮爱好者,这种心情你还不知道?集邮已经成了咱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两人分手后,卢俊雄的心又开始发痒了。好些人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带来了一种支配欲的本能、一种癖好,或者简单地一种自从开始说话开始想事时就苏醒了的欲望。
卢俊雄自从孩童时代起,就想看书,想看遍天下所有的书,为了看书,他绞尽脑汁赚钱。后来他又迷上了集邮,这两样爱好似乎是他终生向往的自由王国。一九八七年新年之后,卢俊雄自知不是干力气活的,又转回方寸邮票之间。
卢俊雄又开始出入邮市,他现在已经善于把握邮票进与出的时机,而且还学会了分析邮市人们的心理。当看到邮市热潮已到火候了,他灵机一动,马上到邮票商那里定了二万元的邮票。他没有那么多钱,于是,他对邮票商说:
"我先交二千元定金,若两个月内不取,定金分文不要。"
邮票商听了,点头说:
"一言为定!"
卢俊雄拿到邮票后,每当星期天,他整天蹲在邮市。他认为这正是放票的最佳时机。到了星期一、星期二复习课程。过了一个月,他果真销出了二万元邮票。
同学们都非常佩服卢俊雄的胆量,纷纷要求他介绍一下经验。卢俊雄若有所思地说:
"说经验,我确实很惭愧,谈不上什么经验,我还很嫩,还很欠火候。不过,我只有一点体会,那就是掌握时机。邮票的投资者都希望某种邮票最低价格时吃进,在其价格最高时抛出,这样,就可获得较高的利润。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票的最低点和最高点是稍纵即逝的,人们一般很难抓住。并且,在票价处于最低点和最高点时,价格极易反弹和暴跌,很不好把握。所以在进票时,选择比较低的价位即可吃进,选择比较高的价位即可抛出,万万不可太贪心,贪心人往往要吃大亏。那么,如何把握票价的较低和较高价位呢?这就靠对影响邮票价格的经济、政治、社会、舆论、资金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然后再得出结论。一般来讲,邮市的低潮期正是进票的大好时机,高潮期是放票的最佳时期。
"当邮票价格暴涨暴跌之后,又回到涨价以前水平时,这时就可以进票。
"当邮市上的大部分人都认为邮价要上涨时,可以适当进些票,不过,这时要提高警惕,仔细分析这种要涨价的信息是否真实,以防中了邮倒们设下的圈套。
"在邮票市场,若发现炒票大户开始出货时,也要赶紧把自己手中的存货抛出,因为随着大量邮票的抛出,必然引起邮价的大幅度下跌。
"在把握邮票进与出的时机时,还要学会善于分析。邮市人们普遍认为赚大钱了,就连过去无人问津的邮票都大量吃进。而当邮市处于低潮时,热门票也无人过问。这时,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别人都买我卖,别人不买我买,就会出奇制胜。
"在邮市上,有时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卖票的很多,但成交的很少,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先动手,一旦有人开始打破僵局,大家便一拥而上,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做首先打破僵局的人。特别是在卖多买少的情况下,更应下定决心,及时行动,万不要随大溜。
"对于大多数的邮票投资者来说,一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特别是星期天去从事邮票交易的,所以,邮市上星期天人特别多。这正是放票的最佳时机。即使价格不太理想也要赶快抛出,否则,到了星期一或星期二,价格还会低。正因为如此,星期一、星期二是进票的好时机,这时,邮市人员大为减少,人们不愿意把票压在手里,星期天低百分之五都不肯出手的价位,这时让百分之十也可能抛出。
"在选择进与出的时机时,要敢于当机立断。遇有失败,要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逐步把握进与出的时机。"
卢俊雄见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述,会心地笑了笑,继续说道: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涉足邮市如何讨价还价。在邮市上,同一种类型的邮票,有人以五十元成交,有人却用四十元购得,这差异就在于会不会讨价还价。
"讨价就是买主要求卖主开个价。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买主,首先要在行动和态度上为自己创造出有利条件。对于自己想要买的货,最好要表现得无动于衷,给卖主一个漫不经心,并不一定要买的印象。这样,你就在交易中赢得了主动,易于使卖主降价。否则,卖主认为你非买不可,就不会轻易让价。作为卖主,开价不宜过高,比心中想卖的价略高些即可,因为人们决不会只在一个地方问一个价就买。开价过高等于把顾客推给别人,如对方还价太低,千万不要生气,更不要吵架或打架,因为这是商品交易,买卖不成友谊在。进货不易,利润少,别处也是这个价。如买主确有成交的意愿,还可在价格上稍作让步,这样一来,就很可能成交。
"作为买主,当卖主开价后,应学会用言辞让卖主把开的价降下来,其主要技巧是:
一、找缺陷、挑毛病。任何商品,从不同角度来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或质量不是上乘,或图案不精美;或内容不吸引人,或款式不新颖;或品相不好等等。总之,你要千方百计指出这种邮票的不足之处,这就为你降价找到了充足的理由。
二、作比较,举例证。你要想买某一种邮票,你可以对卖主说,刚才有人卖这种邮票,价格很便宜。这样,就可使卖主把价格降下来。
三、论形势,说利害。为了使卖主把开的价降下来,你可以站在卖主的立场上晓以利害,说明现在邮市价格看跌,劝其早早低价出售,以免明天价格更低,吃亏更大。这样,卖主很可能把价降下来。
四、讲困难,显诚意。你若看中了要价一百元的邮品,很想买下来,就可以对卖主说,我身上只有八十元钱了,来一趟邮市不容易,您要肯卖,我就买下,不肯就算了,如果一百元是虚价,自然能够成交。
"邮票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讲价钱要因人因货制宜,因时因地制宜。上述技巧可以一种为主,也可以几种并用。对那些开价过高、漫天要价的商贩,不妨'以毒攻毒',一开始就把他的要价大幅度降下来,然后再进入实质性商谈。
"当卖主开价后,买主还价不可太匆忙,要先在邮市上多转转,多看看,多问问,对某种想买的邮票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还价。
"买主还价,还要注意整个邮票市场的涨跌趋势,以及邮票交易的成交率。当邮市趋于热潮时,邮价不断上涨,成交率很高,还价的幅度可以适当小些,甚至不还价,以免货被别人抢去。当邮市趋于跌势,成交率较低时,还价要低些,以免吃亏。"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有人喊道:
"讲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卢俊雄向同学们摆摆手说: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邮价暴跌怎样应付,邮市上之所以会发生邮价暴跌,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当炒票大户把邮票炒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大量抛出手中的邮票,这势必引起邮价暴跌。二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政府干涉邮市的活动,使邮价大幅度下降。
"第一种因素造成的邮价暴跌,时间性一般不会太长,少则五六天,多则半个月至一个月。当炒票大户抛出的邮票被邮市消化后,价格就会出现反弹,由低价位开始向高价位发展,而涨价幅度很可能比上次还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沉住气,手里的票不要急于出手。如果手中还有富裕资金,可以多买一些低价票放起来,等到邮价涨到一定程度时再抛出。
"如果邮价暴跌是出于第二种原因,那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少则半年,多则几年。在这种情况下,手中压票的人应该看清形势,及时低价卖出,有利时就是'跳楼'价也要卖,不要怕亏本,否则,邮价可能还会更低。
"如果手中压票的资金是本人的积蓄,而目前又不急等钱用,那就完全可以沉住气,'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把票压下,等待有对机再出手。在压票期间,邮价不会总是很低,它还要有一点点升值的,这种不太大的升值率,一般和银行利息差不多,所以,压票不会吃太大的亏。
"如果急等钱用,想把手中的票赶快出手,而本地邮价又实在难以接受,那就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打听一下全国其他地方的邮市价格情况,遇有合适的邮价,就可以把手中的压票抛出。这些都是我自从集邮以来的看法。几年来,我也是按这些规律去做的,卓有成效。"
同学们又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卢俊雄站起身举起双手向大家致意。他迈着矫捷的步伐走下讲台,同学们围拢上来,堵住他的去路说:
"不行,卢俊雄太保守了。你从小就爱好集邮,出入邮市,可以说百战百胜,哪能这么三言五语就全部说完了呢。"
另一个同学抢着说:
"今天他不把发财之路传授给咱们,咱们就不能饶了他!"
其他同学也迎合着喊道:
"对!'
说时迟那时快,一帮同学一拥而上,把卢俊雄抬起来,向空中抛,卢俊雄拱手抱拳道:
"各位同窗,卢某已全盘托出,再没有妙方,请诸位原谅!"
说着,拱手抱拳,向大家鞠了九十度礼,不知哪个同学喊道:
"不行,他又来哄骗我们。他在邮市转习惯了,和那些邮倒们学得可狡猾了。"
旁边有一个平时与卢俊雄很要好的同学说:
"是呀,俊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不少是农村来的,家里生活都非常贫困。来上大学时,家里都是东借西借,不知费了多少周折。你就带着同学找个财路,就算同学们勤工俭学吧。"
同学的一席话,打动了卢俊雄的心,自己何尝不是为自食其力,减轻家里的负担,一步一步走上了这条道。几年来,酸甜苦辣都尝到了,今天手上能有几个钱,也是来之不易的。回想到当年为了看书这个小小的愿望,自己从卖报开始,卖五份报才挣一分钱,一天要跑广州半个街才能赚二角钱,一点一滴地积攒。眼巴巴看着书店橱窗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式各样的书籍,真是垂涎欲滴,那时多么向往有属于自己的图书王国呀!想到这里,眼圈有些湿润了,他情不自禁地说:
"我感谢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其实,说有什么诀窍倒谈不上。在邮市投资首先要微利即抛,薄利多销。从事集邮买卖的老手之所以获利较多,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微利即抛,薄利多销。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资金周转加快一次,利润将提高一倍。如一个月资金周转一次获利百分之十,而周围三次获利百分之三十。薄利多销在市场竞争中能使目己处于较有利的地位,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薄利多销从战术上看,好像吃了亏,但从战略上看,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是死货变成活钱,用它可以投资于任何类型的邮票。如能买到热门票,可能还会大赚一笔。
"再则就是顺势投资,乘胜追击。在进行邮票投资时,如果能正确分析邮价上涨或下跌的主要因素,对邮价的发展趋势有正确的预测,那么,采用顺势投资法,即顺着邮价的发展投资,必然获利。一些人能够正确的预测出邮价发展趋势,但获利后,或是怕担风险,停止不前了;或是不清楚如何乘胜追击,继续扩大战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只要你认为邮价有较长时间的上升趋势,那么,就要乘胜追击,继续买进卖出。不过,买进的数量要随着价格的上升逐渐减少,并在预定的价位打住。如果出价还在上涨,那么,就可将手中的部分邮票抛出,然后逐渐扩大抛出的数量。这样,可能"收益最大,风险最小"。这种方法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在购入邮票阶段采用了分批递减法,使得投资人在避免风险的同时,把越来越多的低价票掌握在手中。只要预测邮价会继续上升,就必然会赢利,当停止购买后,如果邮价继续上升,不是一下子抛出手中的全部邮票,而是逐渐扩大出手量,使得卖出的邮票平均收入仅比最高价位卖出略低些,同时又避免了较大的风险,真是一举两得。
"三就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对于刚开始进行邮票投资的人来说,进入邮市后,先要冷静地观察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开始买卖。开始时,先买一点,然后逐渐加大交易量,这样才不会吃亏。在进行邮票投资时,切莫超过自己的财力大量进票,特别是不要贷款搞邮票投资。这样,搞不好就要倾家荡产,所以,刚开始进行邮票投资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另外就是信息,信息就是金钱。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在商品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要靠信息来了解邮票的发行情况况,了解全国邮市的价格情况,了解价格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在邮市上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准确的信息,谁就会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所以说,信息就是金钱。
"随着交通和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全国各地邮市的变动越来越趋于同一化了。当北京的邮价发生变动后,上海以至全国各地的邮票价格都会随之发生变动,时间最多相差一二天。所以,在这一二天之中,掌握了邮市价格变动的信息,很可能收益甚丰;而那些信息不灵通的邮贩子往往要吃时间差的亏。
"对于邮市上听到的各种信息,要进行认真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时,一些炒票大户为了抛出某种邮票,就散布大量假信息,而一些头脑简单、信息不灵的人就会信以为真,正好上了炒票大户的当。对邮市上传播的信息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如果认为是假信息,不妨将计就计,来它个反其道而行之。
"任何投资活动都具有一定风险性,只不过股票和邮票的投资活动风险性更大些。在邮票投资活动中,不论技术多么高超,经验多么丰富,还是可能遇到风险的。从一定意义上讲,邮票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风险大,利润高;风险小,收益也小。既想赚大钱,又不想冒风险,是一种天真的、不符合实际的想法。这就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从事邮票投资会赚钱,但这个钱不仅不好赚,赔的可能性还相当大。实际上,吸引人们投资邮票的只是能够赚钱的可能性,而往往忽略了赔钱的可能性。其实,不要以为在邮票上的每一次投资都会赚钱,因为影响邮票价格的因素很多,有时某一方面分析不到,就会吃亏。有人对邮市上的赔与赚做了一种较为客观的结论。他们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一部分人通过邮票投资赚到的钱的数额,正好与另一部分邮票投资者赔进去的钱的数额相等。有赚必有赔,这就是邮票投资中的辩证法。
"初入邮市的新手,看到邮市上有一些价格较低的冷票,认为价格便宜,就想买,须知'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这种票是买不得的。人们之所以不愿买这种冷票,是因它们一般都有问题。它们或是图案设计不好,人们不喜欢;或是样式不吸引人;或是印数过大;或是有些忌讳等等。这种票对于初入邮市的新手来说,由于缺乏交易技巧,很容易压在手中出不去,或是导致只赔不赚,得不偿失。
"在邮票投资中,选择吃进、抛出的时机比选择何种类型的邮票更重要。这是因为、不论是价格升值较快的邮票,还是价格升值较慢的邮票,它们的市场价格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经济变动的客观情况,为人们取得买和卖的差价提供了可能性。即使你买的是升值较慢的邮票,只要能在价格较低时买进,在价格较高时卖出,就能获利。另外,价格升值快的邮票和价格升值慢的邮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的不断变化,它们的增值情况很可能倒过来,升值快的变慢,升值慢的变快。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即使买到了增值较快的邮票,也要随时注意邮市的发展动向,以及影响邮价的各种因素的变化,以便选择最佳时机把手中的邮票出手。从这个意义上讲,选择买卖邮票的时机的确比买卖何种邮票更重要。
"在邮票交易中,人们都希望低价买高价卖。但是,邮市价格变化是无常的,价格下跌时可能是暴跌的前奏,也可能是回升的先兆;价格上升时,可能不久就要下跌或暴跌,也可能持续上升。任何投资高手也无法准确指出一定时期邮票价格的最高位和最低位。相对来说,时机把握得好,买卖之间的差价可能大些;时机把握不好,买卖之间的差价可能小些,甚至亏本。当邮市价格处于上升期时,可抓住时机多买一些风险较大的邮票,因为这一类邮票的邮市停滞期受到的冲击最大,价格常跌到一个相对低的水平,在上升期买该种邮票,邮票价格会很快恢复到以前的正常水平。在邮市高潮时,邮价不断上升,人们纷纷大量投资。这时,最好是只抛不买,要买,也只买一些风险小的邮票。因为这类票的价格波动小些。在邮价下跌时,特别是邮价即将暴跌时,投资者必须将手中的高风险邮票迅速出手,收回资金。因为这时邮价下跌速度比邮价上涨还快,抓不住时机就会亏本。以后我一定找机会把同学们容纳进来,咱们一起干。"
大家欢呼雀跃,又一次把卢俊雄抛起来了。
卢俊雄没有失言,他又开始动脑筋了。他通过《集邮杂志》和邮票公司搜集了全国二千多个集邮爱好者的姓名、地址,用卖贺卡赚的三千多元钱办了个报叫《南华邮报》,八开,铅印。这是我国第一份民办邮报。从集邮协会抄来会员地址,免费寄出二千四百份。报上有集邮文章,有他待售的邮品目录。他第一次以智力投入代替资金投入。邮报是铅印的,又是免费的,一下子得到了读者的信任。他的邮票自然销售顺利。
这份邮报出第二期的时候,卢俊雄便将同学们吸收进来了。抄信封、装报纸,宿舍成了小小的作坊。他的《南华邮报》后来大约为每两个月出三期,每期印到五万份,每份报纸的成本两角钱,他一共投进去二十万元。从这个数字可以想象,他的邮票生意已做到了何等规模!
同学们第一次体验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欣慰。女同学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她们将一把一把的彩纸屑抛向卢俊雄。同学们蹦呀跳呀,别提有多开心了。卢俊雄容光焕发,他那不高、结实、精神的身体里的全部精力由一个看不见的电池充了电,给他的两眼和皮肤增添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光彩。
《南华邮报》上的大量外邮信息引起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刊《集邮》杂志的关注,他们要求把这些信息载到他们的刊物上。这样,外国邮票的广告开始出现在官方的杂志上了。
全国第一家集体所有制的邮品商行 一九八八年,二十二岁的卢俊雄离开大学校园。他怀有的信念一如几年以前:政府部门的办公室和官办公司的铁交椅对于有才干的年轻人并非最佳选择。他一直对这一信念保持着绝对忠诚,从未象旧体制中的知识分子对分配不公那样埋怨之声不绝于耳,他决心靠自己的实力去打破不公。
又是一个第一,他注册登记,办起了全国第一家集体所有制的邮品商行——华隆邮票经营部。广州闹市区文德北路七十三号三十平方米的门市,成了集邮迷们频频光顾的去处。他在邮局租了一个信箱,奠定了大陆第一邮购商的地位。那时,这个经营部几乎垄断了全国百分之九十外邮市场。后来,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邮行、邮社、邮屋,集邮活动也随之升温。
随着事业的发展,卢俊雄年轻的心已不是那方寸世界所能容纳的了,他要策划新动作,干"大买卖"。
一九八九年临近年关,他办起了大型展销会,名为"迈向九十大行动"。消费者不明白"大行动"要干什么,无人进门,只落得个"高处不胜寒"……
这是发生在他三十三岁以前。二十三岁毕竟是个输得起的年龄,况且,如果没有这一次次失败为他垒起的基石,他或许不会有以后的高度。
一九九一年二、三月至七、八月之间,由于股市整顿,邮票市场非常兴旺,尤以京穗和四川为最,邮价大致上涨了五倍。卢俊雄在"策动"这一热潮中乃风云人物。
国家允许开办民间邮票市场,其目的之一就是为集邮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换的场所。广大集邮爱好者将自己的多余邮品出卖,再买回所缺邮品,达到"以邮养邮"的目的。他们买卖的公式是"票钱票",其全部着眼点就是邮票,活动的时间主要是公休日、星期天或者节假日。在邮票市场上也有"全天候"的专业邮贩。他们的买卖公式是"钱票钱",其目的就是为了赚钱。真正的集邮爱好者从内心深处对他们很厌烦,但是有时也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因为这些邮贩子通过各种渠道搞来集邮爱好者所需的各种邮票,他们为集邮爱好者解决了部分票源。尽管这些邮贩子也存有宰人行为,但一般情况下价格还不太离谱。
此时的卢俊雄羽毛已经丰满,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卢俊雄手中有大量外票,于是他便参照"米歇尔"、法国"香槟"、美国"司科特"等邮票目录,决定中国票一般不超过公家牌价的两倍。华隆邮票经营部一向讲信誉,邮迷们几乎每天都来光顾,在这里他们经常可以买到得意的邮品,卢俊雄的经济效益也很稳定。
但1991年初开始,卢俊雄发现民间邮票市场骤然见旺,邮价扶摇直上,近十年来发行的邮票甚至最新面世的一些邮票,价格都被抬得很高,邮票面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最大的高达上千倍。
对于集邮方面的信息,卢俊雄可以说了如指掌。近几年,在北京、上海、成都和广州形成了中国的四大集邮市场。这里每年吞吐着价值数亿元的邮品,左右着全国的邮票行情。近些日子,这四大邮票市场都风云突变,卢俊雄马上意识到机会来了。
于是,卢俊雄开始密切注视全国集邮市场的动态。他雇用一些人,给他们配备上"大哥大",派往全国各种集邮市场,随时反馈信息。自己坐阵广州,信息反馈回来,他便将成包(五百版)邮票寄往各地。卢俊雄将手中的资金全部用在邮票上,凡是外地人员可以坐飞机联系业务。后来,卢俊雄亲自出马往返于上海、北京、成都等地。
一时间,全中国各地邮票市场刮起一阵阵旋风,直刮得集邮者六神无主,刮得社会各界议论纷纷。短短几个月,各类邮票价格连连暴涨,许多邮市上的行家老手无不为之瞠目。
被视为邮市珍品的《猴》票,国家标价七十元,春节期间邮市只要价一百元左右,然而进入八月,各地邮市已突破二百五十元大关,涨幅最高的是小型张和邮资明信片、邮资信封。"文革"前发行的邮票中,《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在上海的交易价格超过五千元。"文革"后发行的邮票中,《红楼梦》(小型张)在北京的市场交易价格为二百元一枚。《三国演义》(小型张),国家售价六元,而进入八月的北京、成都,每枚售价已迅速超过五十元。就连一九九○年亚运会时新发行的面值十元的小型张,半年过后就涨至七十五元至一百元不等。如此上涨的邮品交易价格,为建国以来所仅有,这对广大集邮者及全社会的刺激是显而易见的。
人们在议论邮票:
"买邮票去,来钱得很!"
"做邮票生意去,啥手续都不要,完完全全是自由市场!"
人们在传说邮市好挣钱:
"不信你去看看,钞票像报纸一样,一捆一捆地数都不数地交易!一天捡它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上万元的都有。"
这些话一传十、十传百……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的邮市,更是空前活跃,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也陆续成市。市场上从几十人、几百人很快升到千人以上。其活跃程度仅从北京月坛公园邮票市场的情况即可略见一斑。
北京月坛公园是有关部门确定的邮票自由交换场所,往日门票只卖几百张到一二千张,一九九一年初夏,突然每天增加到五六千张。人们像潮水般涌进去,一些邮票贩子,也闻风而至。每天都有邮商大口大口地"吃"进,大版大版的"吐"出。一些"大款邮贩"(钱多的邮商)在这里常常整封、整包地吃进邮票,一天的交易额一般都在几十万元以上。他们有时为了垄断某种邮品,集资上百万元到这里收邮票。
这种买卖数量早已超出正常集邮者的行为范围。一般集邮者会成套地买邮票,也有些人成版地买,而邮贩子们在邮市上则常常论包买票,对小型张一般则论封(一百枚)地买,出手就是几万元。这些邮贩子到底赚了多少钱,无人能够详知,但他们在邮市上资本越"炒"越大,交通、联络设备已具现代化水平,平时他们大多甩"大哥大"联络,一听说某地邮市有空子可钻,马上就登上飞机赶去翻云弄雨。卢俊雄派去的人在成都邮市之外三十余米处,在三个小时,倒手六次,获利三万三千五百一十元。卢俊雄运筹帷幄,做总指挥,派往各处人员专在"第一线"收集零散邮品,已经形成协调网络。上海著名的"杨百万"等股市大户,在投资邮市过程中,都与他成为好朋友。
从华隆经营部到华隆集团公司 一九九一年的秋天,卢俊雄独行东南亚,他喜欢一个人在外面跑来跑去。此行他的足迹遍及香港、澳门和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老挝、柬埔寨、越南、缅甸。他花了几万元,买回一些全新的感受。留在他脑子里的,不是东南亚绚丽的风光,而是在那另一种秩序中生活的人们的行为方式:新加坡商场完全是个人租用柜台分区经营;香港人工作节奏紧张,一个人可以打几份工;泰国房地产商对土地成片开发后卖给外国人经营……在这些非常具体的经验的带动下,他本来就灵敏的脑子中涌动起一个又一个念头。他独行三个月回到广州后已是一九九二年一月,随着邓小平南巡带起的改革之风再度劲吹,卢俊雄不失时机地创办起华隆发展公司,构想了雄心勃勃的大动作。青春的理想一遇良机,是会令人全身心地燃烧的。
卢俊雄除继续他的"邮子屋"、"大龙邮票行"等邮票业务外,开始涉足百货贸易、商铺招租、旧楼交易、房地产中介、房地产开发。大约在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二年间,"华隆发展公司"已成为一个拥有上百员工、数名外国业务代表、数千万元资产的企业集团,员工平均年龄在二十四岁左右。
他有了说多不算多、说少不算少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来源于房地产生意的尝试。他当时没有经营房地产的实力,却已介入其中。
他收集大量信息行情,比较之后挑选一些市中心地点好的旧房子,他先找到旧房的房主说:
"我先付五千元定金,一个月以后按每平方米八百元买下。"
房主思忖半晌说:
"若过期此合同无效。"
卢俊雄果断地说:
"一言为定!"
就这样,事情算敲定了。接着,他马上找港商或外商协商道:
"你们出图纸出费用,华隆公司代为改建修配电话等项目,一个月以后每平方米二千元交房。"
外商见此条件,觉得求之不得,于是马上签定合同。来广州买房的老板多的是,卢俊雄买旧房卖新房的生意十分兴隆。而他最聪明的点子是,如果客户以后不用了,他保证以不低于买进价帮他卖出。他知道房子总是在升值的。
他又一次使用了靠别人的钱赚自己钱的方法,就像过去做邮票生意一样,他出售的实际就是一种社会需要的服务。为数众多的港商、台商、外商来到广州,他们需要舒适漂亮的公寓,因而买旧房卖新房的生意挺兴隆。这笔收益,为华隆公司奠定了基础。
一九九二年初,卢俊雄将他原来的华隆经营部扩展成为华隆集团公司,接着又策划了几个大动作。
第一个动作就完成得很漂亮,他们在中山七路建造了一座占地一千四百平方米的"城市百货公司",有中央调控、扶手电梯,充满现代气息。商场实行招租柜台。招租在广州并不新奇,有些商场的柜台一年都租不出去。但由于卢俊雄的招数高,只用二十三天就把二百二十多个摊位全租出去了。奥妙在于他使用了更好的退还租金的方式。通行的方式是十年后一次性还租,他们的方式是一个摊位一次性收十年租金五万元,每年退其中的百分之十,还包括利息;另外每个摊位每月再收取比市场低三分之二的管理费。二百二十多个摊位的租金就是一千多万,华隆公司等于只在报上花费了二千元的招租广告费,就建起了一个大型商场,这个办法是很巧妙的。
卢俊雄的资金全是活的,在这个项目上得到收益,马上会投入下一个项目去增值。
有了大钱,卢俊雄马上进行第二个大动作。即在人口稠密而又缺少商店的西华路彩虹时装购物广场花二百八十万元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下了一个一千平方米的;日商场,建造成购物城。这次招租方式又有不同,租期五十年,装修先由摊主提供自己需要的摊位面积,再按他们的要求分割成玻璃房间,每平方米五十年租金是五十七万元,二十年逐年退还。华隆收到四千四百多万元的租金,每年向租用者退百分之五的租金。而最有吸引力的是每租用一平方米摊位,就在新塘华隆已买下的土地中送一百平方米地皮。新塘在广州东边,马上就会得到开发,地价肯定猛增,承租者大大有利可图,闻讯者纷至沓来。很快,卢俊雄又得到几千万元的租金。
他是一个领悟力奇快的人,与他谈话,你说了上半句,他就知道你下半句要说什么。在生意上,他屡屡抓住了一闪而过的灵感。有个熟悉他的人说:
"此人非常胆大,有点玄。"
他的手下则说:
"跟老板干事,怕跟不上他的节奏。"
他的眼光随时超过现在投向将来,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后,汽车、摩托车的消费者肯定升温。他在东华东路规划了他的第三个大动作——兴建东方车行,迎接社会即将出现的对汽车、摩托车配件巨大需求的浪潮。这一次招租退款方式又与前两次不同,热衷于承租摊位的人又排起了队。
第三个大动作的风险在于华隆公司每年要为承租者退款,退款的资金如何保证?第四个动作应运而出:当广州市政府决心在三年内把所有的大排档(临街食摊)赶进室内的信息传进他的耳朵时,灵感给他带来了又一个机会。他相中了中山路临街的一排旧房,马上规划设计广州市第一个美食城,大酒店的格调和管理,大排档的价格和服务。三层大厅分别经营广东风味、外国风味和南北小吃,摊主各自经营,食客统统坐在中央,服务员统一雇用,还可电话送餐。这个美食城的收益,就是前三项招租商场退款的来源和保证。
四个动作:百货中心、购物广场、美食城和车行,照一般的想法去建,卢俊雄有多少钱或得有多少贷款才能建得成?可他有的是不一般的想法,他投进了少量的钱和大量的智力,所以办成了。他实现了松下的经营思想:
"用天下的钱和天下的人来经营事业,我售出的是一种服务。"
这四个连环套的大动作的成功,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受香港人几处打工的启示,华隆公司中聘用了数千名商务代表。公司初建时,他招聘了二千多名商务代表,后来竟增到四千多名。这些商务代表有其他公司的业务员、大学在校生、主治医生、政府公务员等。从十七岁到六十岁,老老少少,方方面面。公司并不给他们发工资,只是经常把近期要做的事通知他们,如找旧房,找项目,提供各种信息等等。这几次推租摊位,他们就立下了汗马功劳。商务代表的报酬亦很可观:提成百分之三。聘用商务代表当然不是卢俊雄的发明,但能像他这样用得如此之好的却不多。
卢俊雄不肯安静的头脑里总是有一堆势不可当的新鲜念头往外冒。泰国的整片土地开发对他具有更大的诱惑力。显然,他喜欢难度更高的动作。他认为中国的土地应当尽可能地由中国人自己开发,土地开发权应当尽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在广州东边的新塘买了一千亩地,他认准了那是一片极具开发潜力的土地。
一个念头跟着一个念头。去新塘的路上他看到黄埔长洲岛,这个九平方公里的海岛曾哺育过国共两党众多的将帅人才,今天却显得那么陈旧。陈旧有陈旧的优势,他马上与长洲镇政府联系,组织专家上岛考察,论证开发的可行性。镇政府任命他为开发办公室主任,将全岛陆地面积的一半交给他,应允他以政府规定的价格购买这片土地的开发权。在卢俊雄的蓝图上,长洲岛将建成一座海上花园、旅游度假胜地。他已决定投资的两个项目是:在黄埔军校的旧址建造"统一陵园",免费安葬海峡两岸已去世的黄埔毕业生,以利国家统一大业;在海滨建造世界第一个残疾人宾馆,由残疾人管理,主要接待残疾人,收益的百分之四十捐给全国残疾人联合会。
长洲岛是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蒋介石收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实况的地方。到这里旅游观光,体味一下蒋介石当年心中的滋味,对人们一定有吸引力。为了方便旅游,卢俊雄的蓝图上还有一座跨海大桥,当然他还会使用天下人的钱来造天下人的桥的妙法。
汕头对面的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一九八八年前是海防前哨,不开放也不建设,如今它却有了很辉煌的前景。靠近台湾、香港,又濒临国际主航道,这成了它极大的区位优势,更何况还有希望成为被政府"扔向太平洋"的自由港。
能慧眼识南澳的人已经有一些,而现在就前去探个究竟、试个深浅的则多是实力雄厚的港商、台商或大陆官办公司的老板。在这些大老板中有个"小老板",就是卢俊雄。他敢向县长说:
"官方集资并不一定就比我快,他们的方案也并不一定就比我们好,可以公平竞争嘛!"
他首先看中的是现在的金岛宾馆,与县政府联营投资二千万元扩建金岛宾馆为三星级宾馆,以适应海岛日益开放之需。
南澳有八个海湾可以建港。卢俊雄选了烟墩湾。他要在这里建国际深水良港和码头,投资在十亿元以上。华隆发展公司与南澳县政府,正式就烟墩港事宜签订合同。与填海造地建港这样的项目相比,华隆发展公司的资金是太微乎其微了,可卢俊雄在以不足二百万元资金就完成了百货中心、购物广场、车行和美食城四个大动作之后,已经学会了"用天下人的钱办天下人的事"的妙法。他仍将不用银行一分钱贷款,一如既往地完成他的更高难度的动作。
卢俊雄很年轻,他公司里所有的人都很年轻,没有一个超过二十七岁,连见多识广的澳门赌王何先生都感慨地说:
"这么大规模而有这样年龄结构的公司,我还没见过第二家。"
华隆是一个大家庭,卢俊雄的秘书那里有一个特别档案,记录着每个员工父母的生日,公司到时都会派人送去一个礼物,父母们无不感激这群儿女们的孝心。
员工之间,不以职务相称。何秘书叫"何小姐"。总裁叫"卢生",下了班了叫"阿努",那是他的英文名,叫起来亲热。
"阿努,玩一盘飞镖吧。"干累了,伙伴们敲开总裁的办公室,输了的,请吃一餐盒饭。
卢俊雄和他的华隆公司以其年轻,以其高文化、高智力的优势,自立于广州公司之林。
他的背后还有一个智囊团,都是一些离休或者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同志吃盐多于年轻人吃米,经验丰富,影响犹存。他们并不计较你请他吃一顿饭,给他多少报酬,只在乎这个年轻人能够念旧,能够恭敬地向他们请教,能够重温自己当年的风采,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不遗余力地扶掖后辈了。
卢俊雄深晓处世之道:世界很大,也很小,每个人都有一个关系网,一抓一大串朋友,该找的人总在里面,该办的事也就畅通无阻了。卢俊雄对成败有他自己的理解:
"失败与成功都是一种表现方式,是一种对结果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经验。"
他并不在意那些世俗的财富,他曾捐赠广东民族文化促进会二十万元,还要以残疾人的宾馆收益捐赠残联……他最欣慰的是他能比同龄人更自由、更充分地把握自己的机会,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社会。
与他对未来的巨大热情和在社会上实现自己存在价值这一信念相比,他觉得已做成的一切都是无足道的。当为了应酬之需陪着客人在酒会舞厅时,他书生气的脸上常常露出沉思。
他喜欢的仍然是书籍和邮票,在那些小世界里有他的大世界。
|
|